案例一
買房后發現天花板滲水
9月中旬,陳先生在天河區購置了一套三房。陳先生在中介陪同下看了兩次房,很快就下定了。辦完過戶手續恰逢十月黃金周臺風雨肆虐,當陳先生前來查看房子的時候,發現房子天花板滲水,幾天下來天花板和周圍墻壁竟發霉了。由于陳先生之前是在晴天看的房子,完全忽略了考慮房子漏水的可能。為此陳先生認為原業主和中介方都隱瞞了房子的瑕疵,要求退回房子及中介費。然而中介方和原業主均認為是陳先生的個人疏忽,目前這件事情還在協調中。
案例二
降價5萬元的房子是“兇宅”
李先生是投資型買家,近期看到一套低于市場價10萬元的房源,房子的綜合條件都很不錯。經過和賣方的一番討價還價,賣方竟同意降價5萬元,讓李先生非常驚喜。
然而李先生買下房子后,才陸續通過鄰里的口中得知,這套房子里曾發生過兇殺案。李先生立即與原業主及中介方聯系,然而對方卻以“兇宅不屬于房屋物理瑕疵”為由,拒絕承擔責任。李先生暗中感慨“老貓燒須”,唯有祈求趕緊將房子賣出。
然而天不遂人愿,即便李先生將房子價格降低為原價的七成,房子仍然鮮有人問津。
案例三
剛到手的學位房就被查封
羅小姐的孩子今年5歲,明年即將入讀小學。為了順利辦好過戶、遷戶口、報名等一系列手續,羅小姐今年下半年就開始尋找學位房。經過兩個多月的看房,羅小姐看中了一套略低于市場價的學位房??紤]到學位房價格不菲,這套房子讓羅小姐很是心動。
在與賣方商談時,賣方表示,由于自己資金短缺,希望交易能盡快進行。經過幾天的談價,羅小姐與業主簽訂了購房合同,并支付了首付款。然而剛交房一天,馬小姐的房子就被查封了。
由于業主欠下一筆債務無力償還,于是利用房產套現。羅小姐支付了房款,房子卻仍在原業主名下,羅小姐一時不知所措。
案例四
所購二手房拖欠近萬元水電費
王女士看中了一套番禺的物業,房子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因此與原業主林先生爽快成交。王女士辦理手續十分順利,但到了水電煤過戶的時候,王女士發現林先生拖欠了近萬元水電費。王女士遂致電林先生,未曾想林先生淡淡地說了句“外出旅游,三個月后回來”后,就再也聯系不到了。
房子過戶到了最后一步,王女士心有不甘。但僅僅為了幾千元打官司,她又覺得沒有必要。到了最后,王女士唯有啞巴吃黃連,墊付了原業主欠下的水電費。
業內人士建議
重視房屋細節 自己把好看樓關
記者從市場了解到,漏水是物業最常見的房屋瑕疵之一,因漏水引發的糾紛時有出現,甚至有買賣雙方因房屋漏水問題鬧上法庭,在不少二手房交易論壇中,關于原業主拖欠水電費的帖子也時有出現。查封房出現的幾率較小,但也是二手房交易中的一個隱患,因為動輒導致買方損失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而因為其他原因而導致物業折價也難以出售,對于買家也是“飛來橫禍”。
有業內人士認為,購房是一件大事,買家最好要有心理準備,自己把好看樓關:畢竟中介方不是買方,很多時候不會像購房者一樣重視房屋的細節,這種心態常常導致中介方因粗心忽略了房子的問題。而且,市面上也存在一些不良中介,為了促成買賣而刻意隱瞞房屋的瑕疵和不足。
怎么樣看樓才能了解足夠的信息,避開不必要的風險?有經驗的中介人士提出,購房者在看房選房的時候要多留心房子的細節問題,也要多了解房子的周邊環境,并且多跟小區里的居民打交道、了解情況。據了解,目前市面也有一些機構推出房屋保障服務,出現問題房屋可以獲得賠付。市場人士認為可以了解清楚是否可靠可行。
看房貼士
雨天看樓 房款“留一手”
一是買家在看房的時候,不要貪圖方便只在晴天看房,如果有心買房,不妨在陰雨天氣時去看看房子。同時提醒買家看房時要留意天花板和墻壁是否有水漬或是霉點,如果有水漬,房子則有漏水情況。同時,買家還可以到管理處或是小區公告欄看看房子是否有人為漏水的情況出現。
二是有必要到未來小區多走動,提前與鄰里溝通交流,才能比較深入地了解到一些隱藏得較深的問題,提前探訪鄰里同樣適用于了解小區周邊是否有輻射、污染等問題。
為預防欠款,建議買家“留一手”,在交房款的時候不妨預留幾千元房款,等到過戶手續全部完成并確保無誤后,再將余額打給賣家。另外,她建議買家必須在購房前對房子進行查冊。如果房子在簽合同之前被查封,買方可要求業主將房子解封后再進行交易。但由于查冊和交易之間存在數天的時間差,如果在交易過程中房子被查封,一般要求業主退定金及違約金。但不排除遇到別有用心的業主,導致買家甚至面臨追討無門的風險。因此,買家在購房前應與業主簽訂相關補充協議,以進行風險規避。